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產品分類
猜你喜歡
聯(lián)系我們
-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 電話:13791739397
- 傳真:0537-6855252
- 郵箱:13791739397@163.com
- 網(wǎng)址:-
- 地址:嘉祥縣長城雕刻廠
石雕欄桿的雕刻題材和裝飾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4-03-29 08:02:28 閱讀:5295
石雕欄桿是設置在基座四周或橋面兩側邊沿的構筑物,它的功能是防止人從臺上或橋上跌落,起保護安全的作用。
石雕欄桿的形式。古代的欄桿,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的,最初都是木料制作的。在臺面上直立兩根小立柱,柱上搭連一條橫木,古時稱縱木為桿,橫木為欄,故謂欄桿。這種早期的欄桿形式如今只能從古代的繪畫和出土文物中見到。欄桿在露天經不往日曬雨淋,很容易被損壞,所以逐漸用石料代替木料,以至于石欄桿成了室外欄桿的主要形式。在建筑上,當一種新的材料代替了舊材料去制造某一種構件時,這種構件的形式還會相當程度地保留著原來的形式,例如大門上用磚代替木料制造出門頭,但這種磚門頭仍保持木門頭的形式,有橫向的梁枋,上面有斗棋承挑著屋頂,不過這些梁枋、斗棋都是由磚砌造出來的形式,它們只是不像原來木結構那樣具有真正的結構作用。石牌樓代替木牌樓,但在石牌樓上依然有梁、枋、斗棋,屋頂上的瓦、脊、走獸都一應俱全,連梁枋的出頭都像木結構那樣做成各種植物或動物的形狀,而這一切都是由石料雕琢出來的。這種可以稱為形式上的惰性現(xiàn)象幾乎普遍地存在,只有經過相當一個時期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努力,才能擺脫這種惰性而尋找出適應新材料的新形式。這種情況在欄桿上當然也同樣存在,所以我們見到的許多古代石欄桿在形式上都或多或少地仍保持著原來木欄桿的形式。
宋《營造法式》上提供了兩種石欄桿的形象,一為重臺鉤闌,二為單鉤闌。鉤闌為宋代欄桿的名稱。不論是較復雜的還是較簡單的宋式石欄桿,它們的基本形式仍保持著木欄桿的形式,這就是兩邊為直立的望柱,望柱間為欄桿,欄桿最上面為橫向的“尋杖” 即欄桿扶手,尋杖之下為“蜀柱”,即支撐扶手的小柱,蜀柱在兩根望柱之間均勻地分布,然后在蜀柱之間安”華板”,即有裝飾花紋的欄板。這種木欄桿的結構形式,現(xiàn)在全部由石料制造或雕琢而成。石欄桿保持了木欄桿那種輕巧的造型,但制作卻很費工,直徑不大的扶手不能太長,否則很容易折斷,所以按石料的性能講,兩根望柱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長,而這又恰恰不是木結構的形式。石雕欄桿上的透空萬字紋,雕琢起來很麻煩,如果做成實心石板又失去了木欄桿那種靈空的造型特征。所以新的材料與舊的形式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
清式的石雕欄板在這方面有了改進。最顯著之處是兩根望柱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了,望柱之間只需要一整塊石料作成的構件,不過在這塊石板上仍保留了扶手、蜀柱和華板的形式,除了把扶手和欄板之間挖空以外,只在石板上用刻線表示出蜀柱與華板的形象,比起宋式欄桿,應該說在形式上更加適應石料本身的特性了。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發(fā)展,在石欄桿的欄板上不再有蜀柱的痕跡了,上面的扶手也不見了,在兩根望柱之間夾著一塊實心的石板,甚至連望柱也取消,變成單純地用一塊塊石板相連的欄桿,它們終于擺脫了木欄桿的形態(tài)而尋找到了完全適合于本身特點的新形式。當然這種發(fā)展也并不絕對,有相當晚期的石欄桿仍舊保持著木欄桿的式樣,仍用石料拼接或者雕琢成玲瓏透空的形式。建筑形式的創(chuàng)造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既有時代總的特征,又有各地區(qū)、各民族的特殊風格,所以某一種形式,即使是官方朝廷制定的形式制度,也不能替代或者杜絕各地區(qū)的豐富多樣性,石雕欄板的形式當然也不例外。
石雕欄桿的裝飾。關于欄桿上的裝飾,宋《營造法式》在“重臺鉤闌”條目中說明:“重臺鉤闌……尋杖下用云癭項,次用盆脣,中用束腰,下施地木袱。其盆脣之下,束腰之上,內作剔地起突華板;束腰之下,地袱之上亦如之。單鉤闌……其盆脣地袱之內,作萬字,或作壓地隱起諸華。”在鉤閑的圖樣中可以看到:望柱頭為獅子;望柱身有龍與植物紋樣等不同的式樣,同時雕法也有高、低浮雕之分;望柱礎為蓮瓣裝飾。欄桿上的癭項、云棋造型也有兩種不同的形式。華板上的裝飾更是多樣,簡單的萬字形也有透空與不透空之分。總之,除幾條橫向的扶手、束腰、地袱等部分之外,石雕欄桿上幾乎都有雕刻裝飾。各地古代欄桿裝飾雕刻的實際情況也是這樣。
版權屬于:嘉祥縣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shù)據(jù)